一、地表水质量
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市共设置地表水国控评价、考核断面**个,实测**个断面,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反馈的月度融合数据,依据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**-**)进行评价。**年**月,水质类别为Ⅱ类4个,占**.8%;水质类别为Ⅲ类6个,占**.2%;Ⅳ类3个,占**.0%。
二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
**年**月,亳州市共监测2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,即涡北水厂(地下水)、亳州市调蓄水库(地表水)。地下水源地监测项目为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(GB/T**-**)中的常规指标**项;地表水源地监测项目为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**-**)中的**项。受地质原因影响,亳州市涡北水厂氟化物和钠分别超Ⅲ类标准0.**倍和0.**倍,其余项目均达Ⅲ类标准;亳州市调蓄水库全部项目达Ⅲ类标准。
三、环境空气质量
**年**月份,亳州市共监测3个国控空气站点,环境空气质量依据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(GB**-**)进行评价,PM**浓度均值为**.2微克/立方米,PM2.5浓度均值为**.3微克/立方米,优6天,良**天,轻度污染3天,中度污染1天,优良率为**.7%。
附录
一、地表水评价项目及标准
采用单因子类别法判定水质类别,指标选取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**-**)表1中除水温、总氮、粪大肠菌群数以外的**项指标。水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的计算采用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**-**)中的Ⅲ类水质标准。
表1 断面(测点)水质定性评价
水质类别 | 水质状况 |
Ⅰ~Ⅱ类水质 | 优 |
Ⅲ类水质 | 良好 |
Ⅳ类水质 | 轻度污染 |
Ⅴ类水质 | 中度污染 |
劣Ⅴ类水质 | 重度污染 |
表2 河流、流域(水系)水质定性评价分级
水质类别 | 水质状况 |
Ⅰ~Ⅲ类水质比例≥**% | 优 |
**%≤Ⅰ~Ⅲ类水质比例<**% | 良好 |
Ⅰ~Ⅲ类水质比例<**%,且劣Ⅴ类水质比例<**% | 轻度污染 |
Ⅰ~Ⅲ类水质比例<**%,且≤**%劣Ⅴ类水质比例<**% | 中度污染 |
Ⅰ~Ⅲ类水质比例<**%,且劣Ⅴ类水质比例≥**% | 重度污染 |
二、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评价标准
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按照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**-**)中的Ⅲ类水质标准为达标限值;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按照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(GB/T**-**)中的Ⅲ类水质标准为达标限值。
若某水源当月监测指标评价结果均达标,则该水源该月水质达标。若某水源当月监测指标中,有一项指标不达标,则该水源该月水质不达标。
三、环境空气评价项目及标准
(1)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(GB**-**)进行,六项污染物浓度限值如下表所示:
表3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
污染物项目 | 平均时间 | 浓度限值 | 单位 | |
一级 | 二级 | |||
SO2 | 年平均 | ** | ** | μg/m3 |
**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||
1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||
NO2 | 年平均 | ** | ** | μg/m3 |
**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||
1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||
CO | ** 小时平均 | 4 | 4 | mg/m3 |
1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||
O3 | 8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μg/m3 |
1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||
PM** | 年平均 | ** | ** | μg/m3 |
**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 ||
PM2.5 | 年平均 | ** | ** | μg/m3 |
** 小时平均 | ** | ** |
(2)城市O3日最大8小时浓度的统计方法按照《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(试行)》(HJ**-**)有关要求进行统计,即采用点位平均方法。